尋心覓路

2016年10月6日 - 10月28日

四位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家蒼鑫陳文令吳笛笛張琪凱將展出多件作品,以繪畫、雕塑及影像裝置等形式來呈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性。展覽開放自10月6日至10月28日,開幕酒會於10月6日6 — 8時舉行。

 

當文明不斷地進步,社會結構趨向成熟,人類持續探索內心的深層意義,並尋找自我與社會、自然三者間的本質存在。展覽將通過各種觀念藝術形式展示新銳的思考成果,對生活與藝術試圖給予新的闡述及定義。

 

多媒體及行為藝術家蒼鑫的創作靈感多半來自他的信仰。對他而言,創作的過程是一種具有精神性、可以檢視自我和外在的方式。在《暗意識》系列,畫面上的神秘物體是透過想像而生,然而用上了中國傳統的繪畫顏料和絲綢,更加凸顯了與人為塑造之物的反差。作品是他信仰泛靈論的視覺體現,也是他持續思考精神生活和存在感的產物。

 

著名中國雕塑家陳文令的《記憶樹》生動活現,帶有他對於生活和社會觀感的深層含義。延續著了他經典的《紅色記憶》系列,作品表面上充滿了幽默感,吸引觀者進一步去了解微笑背後的含義。小男孩愜意的倒掛在樹上欣賞遠方的風景,體現對生活縱容自在的態度,同時反映了藝術家戰勝病魔, 再次擁抱人生的新階段,展現了人性的韌性和毅力。

 

吳笛笛的作品取材竹子、石頭、昆蟲和雜草,自然中最純淨簡單的物質。她賦予畫中物新的符號和獨有的身份。在《竹子》系列,竹子的韌性和彈性從扭曲狀態中展現,看似完美但又不自然的形態卻帶有一些小瑕疵﹐反映出人生共存的如意與不如意。富有詩意的繪畫作品,呈現藝術家看待人性的精神思維和她在創作過程中近乎冥想的狀態。

 

張琪凱的創作運用哲學的角度來看待矛盾,他關注生命和存在感最深層的含義。透過解碼自我的觀察,他將這個經驗用獨特的視覺效果表達出來。他的多媒體影像作品《呼吸》,畫面簡單卻帶有神秘感。重疊的音效、畫面投射在想像空間上,作品牽動著觀者的情緒來思索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