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笛笛穿過院子出來開門,輕盈、熱切、明亮。她的院子裡有竹子、山石、各種植物和很高的樹,從客廳望出去,院中風景一覽無餘,鳥在樹梢啾鳴盤旋,人們可以在建築中游走。
以單純簡練的幾何圖形為載體,吳笛笛把竹子抽離出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語境,提煉出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竹子:八角、梅花等不同幾何造型的竹子,折彎、扭曲的竹子,以10米尺幅橫掛在牆上的接近真實尺寸的竹子……通過當代的竹草葉
吳笛笛藝術生涯始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求學經歷讓她受益於兩個體系的訓練:在設計系,導師譚平教給她什麼是藝術的方法論;在油畫系第四畫室,導師袁運生則激發了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性轉化的研究興趣。
在早期的《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系列中,吳笛笛深受石窟壁畫、漢畫像磚、剪紙、木刻等傳統藝術形式的影響,她以典型的中國畫條幅和屏風格局構圖,構建物與物之間的關係,連接遠古的視覺文化與今天的造型世界。在之後的《沒有雜草》《竹》《鳥》《青苔石》《斷木》《藤》等系列中,吳笛笛不斷做減法,將目光聚焦個體生命和細微之物,採用極其精微的畫法,用小筆觸畫大尺幅,以傳統題材表現當代處境,將個人體驗訴諸自然之物。
竹、鳥、藤、青苔石,被她在畫布上一一拆解提煉,轉換為一種既精煉、又微觀,既是過去、也是當下的視覺經驗和精神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