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House of Labyrinth
許韻瑜個人展覽 2024 2025年1月9日 - 2月8日 許韻瑜以「記憶宮殿」為創作概念,嘗試將記憶保存於想像的空間中。從宏觀的空間視角到細膩的靜物描繪,這些神秘屋內場景呈現精神世界的多重面向。猶如心理學中的「房樹人測驗」(House-Tree-Person Test),畫中每一個符號都是藝術家潛意識與顯意識的線索,引領觀者進入藝術家內在世界的不同層次。在這場自我探索的旅程中,藝術家希望與觀眾一同暫時放下對事物的過份解讀,在這個記憶與情感交織的心靈迷宮中... 閱讀全文 -
The Weight of Stillness
群展 2024 2024年11月21日 - 12月14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獻 'The Weight of Stillness' 聯展,匯集七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以此迴響著現代社會的複雜性,探討新世代帶來的轉變、生命力以及人與人連結的主題。我們正身處一個被媒體主導的時代,在資訊發達的今天,人們注意力四散,思考方式也有所改變,人們習慣從節奏快速的內容中獲得多巴胺的刺激。這次... 閱讀全文 -
Cabinet of Curiosities
黃詩慧個人展覽 2024 2024年10月17日 - 11月16日 黃詩慧從記憶與想像之間的微妙關係出發, 以城市中被遺忘的回憶、地方、舊物為線索,建構她獨有的靜謐精神世界。她以十五世紀出現的「珍奇屋」作為展題,通過各種歷史文物、生活舊物、影像及城市中被遺忘的角落,呈現她對城市及自身記憶的挖掘與重建。黃詩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探索城市中各種穩秘的地方,將過程中的視覺記憶和體驗融入作品,尤其是那些富有象徵意義的物件,如雕塑、玩具、石像和單據等。這些物品不僅是形式上的存在... 閱讀全文 -
I like expensive shxt
梁寶瀛個人展覽 2024 2024年9月12日 - 10月12日 以「I like expensive shxt」為畫展標題,年輕藝術家梁寶瀛直接⽽幽默地表達了她的⽣活態度。這種⽣活⽅式在某程度上代表了年輕⼈與上⼀代所追求的有所不同,梁寶瀛喜歡投資在⽣活的⼩樂趣之上,著重每件事物帶來的情緒價值,超越了純粹的物質追求。在追尋⽣活體驗的過程中,她將幸福感置於物質所帶來的安全感之上,作品能夠反映她對⽣活享受的追求,進⽽表現了⼀種尋求精神滿⾜的態度。 梁寶瀛的創作靈感源... 閱讀全文
-
出/入
群展 2024 2024年8月15日 - 9月7日 出入是相對的也是一致的,走出這空間亦同時進入了另一空間。正如畢業生踏出校園步入社會,同時出入了不同的江湖。創作也有出世及入世的取向,傳統文人畫就不少蘊含出世的意境,不過無論避世追尋烏托邦抑或入世感懷眾生,均源於藝術家對塵世的感知,只是方向有別。早兩年疫情期間本地藝術畢業生的作品就普遍較傾向沉鬱內省,今年則似乎多了一點關注社群的熱度。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畫廊特別於... 閱讀全文 -
岑樓暮色
鄺萬春個人展覽 2024 2024年5月23日 - 6月29日 鄺萬春的創作植根於地方的風貌和人們生活的痕跡,能夠體現出當地的人文特色。是次展覽中,鄺萬春將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元素,以畫筆勾勒出水波的漣漪、石頭的紋理和繁茂的樹木姿態,巧妙運用水墨和礦物顏料,墨色飛揚地將東方風貌之美展現無遺。近年來,鄺萬春領悟到除了山水,室內空間也蘊含著禪意。他透過描繪家具經年累月後展現的痕跡和光澤變化,賦予了室內元素感性之美:不盡完美的地板紋理和質樸的木製家具帶來歲月感,... 閱讀全文 -
疊迭蕩盪
張子軒個人展覽 2024 2024年3月14日 - 4月20日 在大自然的包圍下長大的張子軒嚮往慢活,畫作亦往往表現出一種時間的凝滯感,植 物和光影紛紛定格在一刻。為了捕捉只存在於霎那、純粹的視覺感受和印象,張氏會 在作畫時摒棄固有的色彩概念和公式,專注於感官和對於色彩的直覺。張氏的畫中標 誌性的元素是用來表達光影的斑駁色塊和線條,他對於色塊自由而隨性的運用,使其 光影的表達更富於個性。張氏透過富有感情的筆觸,在畫面上營造出記憶的面貌,所 以這些主體不單是有形... 閱讀全文 -
磚瓦間的繁華
江玉儀個人展覽 2024 2024年2月1日 - 3月2日 江玉儀的畫作畫題從城景和山水過渡到刻畫自然中的脈絡,觀者不難發現其中的虛實關係。花莖、葉脈和石痕是江玉儀新的敘述方式,它們的自然特性類近於事物輪轉的過程,我們無法干預,但並非無跡可循。 江氏的筆觸細如絲線交織,畫作層次交疊,使其效果更加清邃。江氏作畫時需要如同刺繡般留意面裏層次,凝神貫注,使畫作有種景物映在水中、鏡中的效果。此外,以圓型呈現的畫作,隱含時間循環的寓意。江氏認為自然的蛻變是人類無法干... 閱讀全文
-
迷濛中定向
群展 2024 2024年1月4日 - 1月23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獻聯展《迷濛中定向》(Remapping Reality),展出七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熱衷於各種媒介的嘗試,透過豐富的想像力將日常平凡之物昇華至另一境界,利用作品深入探索城市與環境之間所鑄造的記憶與身份,讓這些藝術家直面蘊積於自身、呈現人性剛柔並重的一面,並帶領觀眾跨越事物表象,潛入更深的探索領域。參展藝術家包括馬綺... 閱讀全文 -
房間之間
許韻瑜 黃美諺 雙人展 2023 2023年11月23日 - 12月19日 許韻瑜的畫作佈局如舞台般巧妙,作品除了呈現出房間的柔美精緻,亦 隱隱透露著神秘的氛圍。其背後潛藏的故事引人猜想。許氏擦色的筆觸 勾勒出交疊的情感記憶,在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互動之間,隱藏著在藝 術家心中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它們都來自畫家內心最私密的角落。觀 眾彷彿走進一個似夢迷離的私人空間,從中窺探的各種場景,都是畫家 最深刻和警覺的自我反思。 __st... 閱讀全文 -
油炸巨貴妃
梁寶瀛個人展覽 2023 2023年10月19日 - 11月18日 梁寶瀛以日常點滴作為創作的切入點,她的畫作融合了個人自由奔放的特質與舊時代 的漫畫風格,引導觀者對人性進行深刻的洞察。她擅長將自己從固有角度抽離,細心 觀察生活中微小的事物,並將獨特的自我認知融入她的畫作中,使其展現出鮮明的元 素。她的作品不僅是單純描繪令人嚮往的情景,更是對人情世故、情感和人性的審視 和反思。 梁寶瀛的幸福哲學是感恩生活,她用心感受生活中微小的細節並加以紀錄下來。她的 敘... 閱讀全文 -
靜夜行
陳景朗個人展覽 2023 2023年9月14日 - 10月14日 陳景朗 的創作以油畫為主,並常透過其作品去回應與歷史、社會現 象、生活狀態、全球苦難和個人經歷有關的議題,展現不同存在狀 態。引用陳氏自述,「畫作反映著一種潛意識,但同時亦呼應現 實。」 生於繁忙都市,人多 擠擁畢竟是常態。陳景朗明白夜裡的珍貴,為 了能夠爭取獨處的時間,因而喜愛上晚間時後的世界。「靜夜行」 是 陳氏通過自身經驗 體會到人生不同情境後吸收的精華與教訓。他 明白他的 創作雖然... 閱讀全文
-
存在莫名
群展 2023 2023年8月17日 - 9月5日 這幾年社會處於特殊的狀態,面對著種種不明朗的變動。當人存在於莫 明的環境,難免產生一點迷茫不安,這種思緒亦會透過藝術作品反映出 來。今屆畢業的藝術系學生踫上疫情,大部份時間未能正常上課及創作, 作品均或多或少滲透出一種活在異世的疑惑。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特別於 8 月 17 日至 9 月 5 日舉辦 《 存在 莫明 》( Being Something... 閱讀全文 -
余光裡輾轉
張子軒個人展覽 2023 2023年5月18日 - 6月24日 張子軒在新界邊陲昔日的禁區成長,在大自然的綠蔭包圍下,遠離人間煙火。在山間獨處的少年,每天看著樹植的姿態,仔細地觀察盆栽的成長,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他藝術事業的發展,他的工作室慢慢從漏雨的天台,搬到火炭工廈,住所最近更搬到喧鬧的市區。面對居所變遷、外界世事的轉變,令他的情緒浮沉於變幻之間。作品的高光與黑暗的强烈落差,在油彩層層堆疊之間,與畫布形成濃厚的視覺質感。 高敏的性格令他對日常的事物很易... 閱讀全文 -
時間的顏色
江玉儀個人展覽 2023 2023年3月16日 - 4月22日 風景的真實,是藏於眼見的表像之下,是觀景者對景觀的依戀。於江玉儀而言,寫實的創作,不必如相片般複製景色,而是可以將情感以顏料為語言來表達。圓形的畫布象徵周而復始的輪轉,花開落紅的意象暗示時間不斷前進。一些已經消逝的風景,將透過畫作,永遠存活於大家的記憶之中。時間的顏色,這一系列的藝術作品,是屬於香港的無常,也是屬於香港的永恆。 對於江玉儀來說,沒有什麼比香港的風景更為親切熟悉。霧中的城市海岸,映印... 閱讀全文 -
清影
鄺萬春個人展覽 2023 2023年1月18日 - 2月18日 鄺萬春借古懷今,以傳統礦物顏料、文人畫的筆觸,描繪出現代的故鄉回憶,與對當代時空無 限的想像,創作出一幅幅如夢似真的詩意畫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水調歌頭 蘇軾, 1076 天仙只羨人間情,天宮物轉星移的永恆,哪及人間的變幻柔情? 溫馨的生活與超脫的聯想,是鄺萬春的靈感來源。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唐樓木門屏風,便是他童年的日常回憶。懷古的回憶與當代時空的錯置,鈎織出穿梭現代香港... 閱讀全文
-
Stone Stealer
黃詩慧個人展覽 2022 2022年11月18日 - 12月17日 黃詩慧以探究記憶與意識的關係為命題,在畫布上拓展想像與被遺忘的交錯空間。黃氏受法國哲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 的《空間的詩學 (La Poétique de l'Espace)》所啟發,帶領觀者步入充滿個人意識的神秘領域,從而在自我精神意識上建立詩意般的私密棲息地。 黃詩慧畫中的佈局為家居角落、茅屋等私密地點,都是一些能讓觀者回歸自我意識... 閱讀全文 -
熾夜
鄧廣燊個人展覽 2022 2022年9月15日 - 10月29日 鄧廣燊個人展覽:《熾夜》 由林志恒策展 在界定藝術的各種主體性時,夜間的黑暗是一種具有歷史性的靈感之源,由藝術家鄧廣燊創作的展覽《熾夜》,將其精髓無縫般體現在畫布上。 「夜幕簇擁下,我朝著在樹林閃燈,尋找樹的反射。一株樹照亮並穿過黑暗。它讓我想起我的身份,和我的名字「燊」有關﹣熾盛蓬勃、鬱鬱蔥蔥、或者乾脆是木頭著火。」 令人值得... 閱讀全文 -
任意門
群展 2022 2022年8月11日 - 9月3日 任意門Anywhere Door是漫畫《多啦A夢》裡的一件著名法寶,可隨意通往任何想像空間。藝術創作過程亦有如打開了任意門,讓思緒飛翔,任何事物,任何場景,均可能觸發靈感,衍生創意。對剛出道的藝術畢業生來說,亦可算是踏進了充滿無限可能的任意門,開展由幻想和現實交織的創作生涯。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特別於8月11日至9月3日舉辦《任意門》(Anything Anyw... 閱讀全文 -
窩囊地栽種
張子軒個人展覽 2022年5月12日 - 6月25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獻香港年輕藝術家張子軒的個人展覽「窩囊地栽種」, 展出張氏自年初由元朗遷往火炭工作室後繪畫的新作。環境的轉換改變了張建構畫面和呈現光影的光式,肆意的繪畫過程亦令畫面成為更純綷的情緒顯象,承載張對時間、空間、人物、甚至氣味的記憶,以及與之相扣的思念。唯一不變的是他對植物春榮冬枯的感知和描繪,藉着栽種寄語時間的流逝與生命之輕重,以及窩囊的內心如... 閱讀全文
-
天雨粟
陳育強的個人展覽 2022年3月10日 - 4月26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隆重呈獻著名香港藝術家陳育強的個人展覽 — 「天雨粟」。 本次展覽「天雨粟」將會展出陳氏最新的一系列當代繪畫作品,通過融合中國書法的思想理念與西方冷抽象的創作風格,進一步推展「畫字」的概念,拆析語中國文字在傳統符號學裡面的意符結構。陳育強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二十七年,自九十年代起便是香港當代藝術先鋒而被大眾認識。 閱讀全文 -
「自白」
香港年輕藝術家雙個展:江玉儀 x 鄺萬春 2022年1月13日 - 2月26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現 「自白」江玉儀 x 鄺萬春 雙個展,展出兩位香港的年青藝術家的最新作品。江玉儀和鄺萬春的作品在繪畫主題中都呼應著對「游離」和「記憶」的思考,他們以各自的創作方式勾勒出腦海中 、回憶裡的影影綽綽。 通過各自的美學,兩位藝術家在富有感情的筆尖下繪製出記憶的框架,畫中景象可為夢境亦可為記憶,每個小細節都細膩入微。 本展覽將於2022年1月13... 閱讀全文 -
疫情時代
蔡贇驊個人展覽 2021年11月13日 - 12月18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隆重呈現藝術家Jacky Tsai蔡贇驊的個人展覽 「The Quarantine Era 疫情時代」。繼本年在上海复星藝術中心的大型個人展覽「生活·范特西」,本次展覽是Jacky時隔四年後再次回到香港舉辦個展。恰如本次展覽主題,展出作品聚焦了藝術家在疫情期間隔離生活中創作的一系列新作及其對於時代變化的個人思考。Jacky以其戲謔的... 閱讀全文 -
平行事件的構想
梁曼琪個人展覽 2021年9月24日 - 10月30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隆重呈獻駐上海藝術家梁曼琪在香港的第二次個人展覽「平行事件的構想」 , 是次 她 將在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展出十一件油畫新作。梁曼琪 2012 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德藝術研究生院( CDK )繪畫系 ( 由柏林藝術大學 Universitaet der Künste Berlin 和中國美術學院所... 閱讀全文
-
過去的未來
Group Exhibition 2021年7月2日 - 8月7日 過去一段日子,世界像暫時停頓,生活一度劃上休止符。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眾人彷彿仍凝結於徬徨的狀態,繼續囚困在「現在」這維度,既不能抹去歷史記憶,亦未能直接由過去穿越至未來,心靈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激盪。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特別於7月2日至8月7日舉辦由梁兆基策展的《過去的未來》(Future of the Past) 展覽,邀請七位本地藝術家,展出他們探討時間、... 閱讀全文 -
寂寞更衣室2
陳惠立個人展覽 2021年6月3日 - 6月26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榮幸呈獻 陳惠立 個人展覽 「 寂寞更衣室2 」。展覽把個人私密空間融入公開的展廳,由空間錯配延申至對社會文化與個人私隱的探討,此展覽將展出陳惠立最近一年的新作品,作品媒介橫跨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不同領域。 展覽開幕時間為 6月3日下午5至8時 , 開幕將有由陳偉洛、陳俊瑋和梁天尺的特別演出 。展覽為期至6月26日。 陳惠立是香港的80後藝術家... 閱讀全文 -
(Art)Work from Home
Group Exhibition 2021年3月13日 - 4月24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欣然呈獻香港四位年輕藝術家的聯展《集宅習》,當中包括陳偉傑、張子軒、凌佩詩和雷恩兒。是次展覽的主題把焦點放在被形容為「宅」的一代人身上,以及他們以回應變幻莫測的外在世界所作的藝術實踐。所謂的「宅」,泛旨喜歡留在家中,寧獨處同時不好社交,天馬行空的一群。每位遠離人群卻貼近時代的藝術家,不單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種種日常用品、周遭環境和... 閱讀全文 -
平衡 ∙ 夢工場
Group Exhibition 2021年1月28日 - 2月27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獻 《 平衡 ∙ 夢工場 》 聯展。展覽匯集了 六位青年 藝術家 , 包括 馮捲雪、江玉儀、梁凱雅、梁曼琪、Elias Pena Salvador 和阮家儀 的繪畫和裝置作品 , 六位年輕藝術家各自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藝術家之間互相碰撞而產生出火花 。 聯同第三 屆 Central West HK 同時舉行 , 《 平衡 ∙ 夢工場 》... 閱讀全文
-
回憶的後花園
Group Exhibition 2020年11月18日 - 12月14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 獻 《回 憶 的 後 花 園 》 聯展 , 展覽匯集了 四位來自香港的藝術家張家愉、 香建峰、鄺萬春 和鄧廣燊 的繪畫和裝置作品。他們以自身經驗和回憶展開各自對 過去與現在、生與死、階段與周期的意識探索和討論。 《 回憶的 後花園 》將於 11月 18 日下午 5 時至8 時 開幕 ,屆時 四 位藝術家將出席 現場 , 展期至12月14日... 閱讀全文 -
部首
馬丁·韋默爾個人展覽 2020年9月24日 - 10月31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隆重呈獻駐北京德國畫家馬丁·韋默爾(Martin Wehmer)於香港舉辦的第四次個人展覽《部首》。韋默爾以厚塗顏料的方式創作超過三十餘年,他利用畫筆和調色刀有計畫地於畫布上留下厚厚的油彩是藝術家貫徹如一的獨特技巧。是次展覽除了展示藝術家近期的具像油畫外,更將同時舉辦他最新畫冊《麻將布》的發報會。該畫冊標誌著韋默爾在藝術領域上的成就... 閱讀全文 -
易日
Group Exhibition 2020年7月9日 - 8月8日 疫症下 人類進入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面臨各種突然的轉變。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特別舉辦 由梁兆基策展的 《易日》 展覽,邀請十一位 本土 藝術家以創作回應最近的生活變化,探討面對意想不到的處境的心態, 展期由 7 月 9 日至 8 月 8 日 止 。 參展的主要為年輕藝術家,包括陳惠立、蔡錦鳴、 馮捲 雪、洪強、劉兆聰、龍悅程、蕭偉 恒 、謝俊昇、譚頌汶、董永... 閱讀全文 -
超越無形
圓大西個人展覽 2020年4月23日 - 5月30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欣然呈獻中國藝術家圓大西的首次香港個展《超越無形》。是次展覽將會展出圓大西的新一系列油畫作品,創作核心圍繞著個體深處的召喚,每一筆觸都是隨心而出,隨意而發。畫面擺脫了圖像或個別藝術話語的解說,並以最純粹的方式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和哲學思想。展期由2020年4月23日至5月30日止。是次展覽為香港畫廊協會舉辦的香港畫廊日的活動之一,於4月24日舉行。 圓... 閱讀全文
-
郊野的呼喚
Group Exhibition 2020年3月6日 - 4月7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獻由梁兆基策展的跨媒介聯展《郊野的呼喚》。美國作家傑克 · 倫敦 (Jack London) 於 1903 年發表名著《荒野的呼喚》 (The Call of the Wild) 敘述一隻名巴克的狗歷經磨難,最終回到曠野生存的故事。嚮往自由回歸自然是動物的本性,在疫症影響下的特殊生活狀態,人類更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喚,希望從種種束... 閱讀全文 -
時光機蕩失路
阮家儀個人展覽 2020年2月13日 - 3月31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欣然呈獻香港藝術家阮家儀的首次個展《時光機蕩失路》。阮家儀對本土的所有人與事都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她把搜集回來的懷舊塑膠玩意、文具和具代表性的現成物件製作出有趣的立體雕塑,並加上燈光投影而令香港的美麗城市天際線活現眼前。新一系列作品繼續融入代表香港的歷史文化意蘊,其中的壁掛作品裡可找到雪糕車、街邊小販、電車、人力車、舢舨和已被拆卸的皇后碼頭等的影跡... 閱讀全文 -
尋找屬於我的…
鄧廣燊、鄺萬春和黃曉楓 2019年11月21日 - 12月14日 展覽匯集了三位來自香港的年青藝術家鄧廣燊,鄺萬春和黃曉楓的繪畫和裝置作品。他們以家庭、傳承和社會存在的看法展開討論,各自提出對歸屬概念的個人觀點。《尋找屬於我的…》將於11月21日下午6時至8時舉行開幕酒會,活動並為當晚同時舉行的香港畫廊協會「畫廊之夜」節目之... 閱讀全文 -
虛擬的真實
呂山川個人展覽 2019年9月19日 - 10月26日 『我們比較難去想像真實、歷史、時間的深度或三維空間。一如既往,從現實的角度來想像虛擬的宇宙和四維空間是同樣困難的,擬像總會是超越我們的思維。』 尚·布希亞-法國社會學家及哲學家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欣然呈獻中國藝術家呂山川第四個香港個人展覽《虛擬的真實》。該展覽的英語主題取名為《Simulacra》,意旨是對某人或事物的表達或模仿。... 閱讀全文
-
雪茄盒上
吳松個人展覽 2019年5月9日 - 6月15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隆重呈獻香港藝術家吳松的個人展覽「雪茄盒上」。是次展覽展出吳松最新的雪茄盒系列和瓶子系列的油畫作品。吳松透過以廢棄的雪茄盒作為媒介的作品及以葡萄酒瓶作為他的油畫主題,從而探索他日常生活中所見到人與商品之間的關 係 。 我們的生活被商品包裹。商品的無處不在讓我們心安,卻也導致了我們對它們的忽視。商品拓寬了我們的體驗,但同時也重新定義了我們。 吳松的... 閱讀全文 -
吳笛笛個人展覽
吳笛笛個人展覽 2019年3月21日 - 4月27日 吳笛笛透過描繪大自然最純粹的賜予物,細膩地呈現萬物微小卻重要的精神,表達出自然生生不息、無始無終的生存之道。 吳笛笛作品中的植物大多數以純粹的形式感赤裸裸地呈現在虛空的白色畫布中上,有的植物根基被切斷,有的像苔蘚一樣生長在具體環境。動物能夠遷移和走動,懂得遮掩和偽裝,植物則從不移動,緩慢沉默地生長。藝術家利用構圖中的植物讓觀眾看到時間和力的綿延,而在構圖中的動物裡,看到了空間和力的瞬間定位。懸空的... 閱讀全文 -
夢想樂園
2019年1月23日 - 2月23日 是次展覽 「夢想樂園」 中的 4 位藝術家透過她們的作品,尋找滿足自我和逃離現實的渠道 與 方法。 雲千藍以原子筆的線條築構畫面,同時為線條注入不同頻率來製造對比, 令 特殊的 構圖呈現新的想像空間 。 原子筆顏色選擇少、線條單一,而且落筆過後無法擦掉,但她顯然能夠駕馭,重新為它賦予個性,用概念抗衡被高科技淘汰的可能。 梁凱雅用生活上瑣碎事物為主題,建構屬於個人幻想 同時 與現實相連的空間。她將生... 閱讀全文 -
迷惑
呂山川個人展覽 2018年11月29日 - 12月31日 是次展覽將展出呂山川最新創作兩個系列的油畫作品。 花是一種有機生命力的象徵,也是蘊含無窮變化和寓意的圖式;而骷髏則帶有相反的含義,在藝術史和當今流行文化圖像中常常與花朵搭配出現。呂山川將繪畫的觀念性賦予花的母題,然而往常輕盈飄搖的花朵在畫中卻幻化成一般畫布無法承載的重量,在這史詩般厚重的花朵景觀的表象之下,隱藏著暴力的種子,其內在的能量仿佛時刻要從畫面噴湧而出;花與骷髏的組合在關照藝術史經典的同時... 閱讀全文
-
繭
彼得‧斯坦豪爾個人展覽 2018年11月1日 - 11月20日 )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榮幸呈獻美國攝影師彼得‧斯坦豪爾(Peter Steinhauer) 在香港的個人展覽繭Cocoons,其由powerHouse Books出版的新攝影集《Cocoons 繭》亦於展覽期間進行全球發佈。是次展覽及攝影集將展示一系列以紀錄香港建築棚架為題的作品。 斯坦豪爾於九十年代初第一次訪港,其視線便離不開機場附近以搭棚... 閱讀全文 -
抽象日常
2018年9月26日 - 10月20日 策展人: 梁兆基 參展藝術家:陳敏華 | 鄭禮仁 | 卓穎嵐 | 張浩強 | 張碧華 | 雲千藍 | 何冠廷__/strong_... 閱讀全文 -
彼此
李洪波個人展覽 2018年5月18日 - 6月23日 中國藝術家李洪波是次展覽延續了 2015 年香港 個 展「刀影」,去年藝術家更 憑藉 「刀影」系列作品──《慾望》獲得 2017 Sovereign 傑出亞洲藝術大獎。 這次展覽借鑒中國哲學家莊子《濠梁之辯》的寓意為理念,以「 子非魚 ,焉知魚之樂!」為引言, 探索人類以既定認知分析其他生命的空間意識。展覽以廚刀作為媒介構建裝置空間, 人與刀互相 呼應,讓觀者成為展品的一部份 , 重新思考人類與其... 閱讀全文 -
星空的背面
馬丁·韋默爾個人展覽 2018年3月22日 - 4月28日 是次展覽將展出 德國藝術家馬丁·韋默爾 (Martin Wehmer) 一系列油畫作品。韋默爾的創作有著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線條明朗、構圖簡潔,作品默,尤如在調侃周遭各種正在發生的事情。作為德國人和全職藝術家,韋默爾在北京落地生根十年,他常借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及物品為他的創作題材,表達他個人於中國這時代以及周遭環境的獨特經歷。 「化繁為簡的能力意味著將不必要... 閱讀全文
-
人之本性
蔡贇驊個人展覽 2017年11月22日 - 12月18日 是次展覽的作品涵蓋多個多元化媒體,如中國的傳統工藝漆木雕、蘇繡和青花瓷及西方十分普及的絲網印刷和布面丙烯等。 Jacky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多選取自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和西方的流行漫畫,令觀者跳出對英雄人物的固有框架,以兼備玩味的意象和美學的風格呈現出英雄人物生活化的一面,令人目不暇給。他的作品不但演釋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及碰撞,亦同時反映着當代社會的不同議題。 Jacky以美輪美奐的手法糅合東方的傳統工藝... 閱讀全文 -
江山如此多嬌
呂山川個人展覽 2017年9月21日 - 10月31日 中國藝術家呂山川在香港的第二次個人展覽「江山如此多嬌」是繼去年呂山川在香港第一次個展「景觀」以後的延續。呂山川的創作題材是以社會現實主義為主,他的作品也同時浸透著自由主義在中國當代藝術語境中的憂鬱。 密集的動態人群或密集的動態筆觸呈現出語言的相似性,但前者是向心的、是中心主義的、是事件性的;後者卻是離心的、是孤立而飄零的,兩者之間的矛盾與對抗甚至將筆觸逼出了畫面,藝術家小心翼翼地保留了看似屬於形式... 閱讀全文 -
行動感知
蒼鑫個人展覽 2017年5月12日 - 7月15日 著名 中國 行為 藝術家蒼鑫 的 個人展覽「行 動 感知 」。 是次展覽 由 策展人 唐佩 賢 博士 策 劃 , 展出 藝術家 《交流系列》、《身份互換 系列 》、《火鍋系列》及《融合系列》 等四個系列 , 呈現其過往的行為藝術作品的創作脈絡。 多媒體及行為藝術家 蒼鑫 於 1967 年出生於中國內蒙古,曾於天津音樂學院和天津美術學院就讀,是中國至今最具影響力的行為藝術家之一。 “ 行... 閱讀全文 -
時間的容器
盧征遠個人展覽 2017年3月16日 - 4月22日 《時間的容器》系列作品是藝術家自2012年一直延續至今的創作。第一次看見作品時,宛如注視著時間定格的畫面。巨型大浪和閃電濃縮在精緻的手工畫框裡。雷電交加、大浪氣勢淩人的氣魄似乎被鎖定在小空間裡等待瞬間爆發。其他作品則捕捉羽毛著地前的那一刻,記錄了地心引力瞬間帶來的韻律感。玫瑰系列作品仿佛記錄下舊情書的時間感,一段感情的定格片刻。玫瑰象徵著愛情,但藝術家並不強調於這個部分。花所投射的意義和畫面所帶來... 閱讀全文
-
軟碰撞
2017年1月17日 - 2月18日 物質碰撞是富有衝擊力的表像,但文化的碰撞則內斂而無形;「軟碰撞Soft Collision」語帶雙關,既是期望許曉楓Ann Hoi、黎小傑Lai Sio Kit和李英維Lei Ieng Wai三位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風格之間互相碰撞後的化學反應,也是觀察他們在不同人文環境碰撞下... 閱讀全文 -
精確的虛構
吳笛笛個人展覽 2016年11月2日 - 12月3日 中國藝術家吳笛笛在香港的首個個人展覽「精確的虛構」。是次展覽帶來吳笛笛11 幅油畫作品,包括「靜物 - 竹」、「青苔石」 、「沒有雜草」系列作品。吳笛笛是目前最具傳統人文精神的藝術家之一。她描繪大自然最純粹的賜予物,細膩地呈現萬物微小卻重要的精神性,隱約表達出自然生生不息、無始無終的生存之道。吳笛笛現居北京,2004年獲得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學位,隨後在中央戲劇學院任教至今。 吳笛笛的作品散發出... 閱讀全文 -
尋心覓路
2016年10月6日 - 10月28日 四位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家蒼鑫、陳文令、吳笛笛及張琪凱將展出多件作品,以繪畫、雕塑及影像裝置等形式來呈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性。展覽開放自10月6日至10月28日,開幕酒會於10月6日6 — 8時舉行。 當文明不斷地進步,社會結構趨向成熟,人類持續探索內心的深層意義,並尋找自我與社會、自然三者間的... 閱讀全文 -
把幻光看成幻光
鄭毅強個人展覽 2016年8月25日 - 9月30日 中國藝術家鄭毅強在香港的首個個人展覽「把幻光看成幻光」。鄭毅強於200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居北京,他的作品勾勒出一種非比尋常的氣息。他擅於觀察生活中的不經意發生的細節,透過理性思考繪畫結構、打破規則和再重組,藝術家試圖讓觀者自主建立一個自由發展、顛覆習慣性的視覺體驗。而這個體驗帶有空間的跨越性,給予觀者一個開放性的思考空間。 是次展覽作品「把幻光看成幻光」的名稱是源於中國詩人臧克家「人... 閱讀全文
-
景觀
呂山川個人展覽 2016年5月26日 - 7月2日 中國藝術家呂山川在香港的首個個人展覽「景觀」,是次展覽展出藝術家《廣場》系列的最新作品。呂山川於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居北京,自2005年從德國研習回國後,開始以新聞媒體圖片為素材來探索不同社會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透過從新聞得到的啟示,藝術家關注不同的政治、權力、社會關係之意識形態。新舊聞的圖片在畫布上層層堆疊描繪,形成一個近看無序複雜,遠觀卻帶有理性秩序的社會景觀畫面。 「景觀」... 閱讀全文 -
想像練習
梁曼琪個人展覽 2016年3月18日 - 5月13日 駐上海藝術家梁曼琪在香港的首個個人展覽「想像練習」。繼去年在香港Art Central博覽會成功展出空間繪畫裝置後,是次她將在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展出七件油畫新作和一件繪畫裝置──Kate's Space舞臺。梁曼琪現居於上海,自201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德藝術研究生院 (CDK) 繪畫系── 一個由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aet... 閱讀全文 -
“ ”
姜琤個人展覽 2015年11月12日 - 12月12日 中國年輕藝術家姜琤在香港的首場個展 - 「」。姜琤於享負盛名的中國美術學院畢業中德藝術研究生院攻讀,並獲頒柏林藝術大學美術學碩士。據藝評人馮博一觀察,姜琤的作品中帶著現實主義的色彩,又能反映他的學院藝術式教育背景。他的創作態度大膽自由,令其作品可以直接表達出藝術家的思想世界。 姜琤的靈感來自其童年回憶。跟很多小孩子一樣,他兒時總愛跟伙伴們發明一些現在看起來無甚意義的小遊戲,而這些遊戲也只不過是不斷... 閱讀全文 -
書寫印記
黃鵬輝個人展覽 2015年10月8日 - 11月7日 黃鵬輝從馬來西亞美術學院 (Malaysia Institute of Art) 畢業後,曾移居印尼中爪哇日惹 (Yogyokarta) 藝術村,他現時於中國北京居住及進行創作。黃鵬輝用抽象的手法去勾畫主觀又曖昧的記憶。他的作品活潑、充滿生氣又錯綜複雜。他認為自己與曾居住過的地方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他每一張作品都訴說著這些地方對他的影響。 對黃鵬輝來說,繪畫代表相信我們有值得紀念的人和事。他將... 閱讀全文
-
盒子裏有隻吃彩色褲子的羊
馬丁·韋默爾個人展覽 2015年9月8日 - 10月6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隆重呈獻德國藝術家馬丁·韋默爾 (Martin Wehmer) 在香港的第二次個人展覽「盒子裏有隻吃彩色褲子的羊」。 韋默爾的油彩雄厚,畫風抽象,主題簡潔易明。他對油畫有深入的認識和熱情,視他的畫布為展現無限創作可能的空間。他吸取當代藝術史及文化中的各種創作手法及風格,於自己的作品中將之揉合,呈現出其獨特,卻又與當代文化及生活息息相... 閱讀全文 -
繁華底蘊
彼得‧斯坦豪爾個人展覽 2015年5月21日 - 6月27日 Peter Steinhauer (彼得‧斯坦豪爾) 以香港為家超過九年。雖然香港予人的感覺是個講究效率、金錢掛帥、缺乏私人空間的石屎森林, 藝術家卻憑著一股熱情, 看見這個大都市鮮為人留意的一面。在霓虹燈映照的背後, 香港仍有她獨特的美。在「繁華底蘊」系列中, 藝術家從香港的市區及郊區中尋找各類圖像作題材: 雲朵、海岸線、山脈以至亂中有序的建築物。藝術家以平常鮮為人留意的種種, 道出自己對香港不... 閱讀全文 -
戒外
何崇岳個人展覽 2015年3月12日 - 4月11日 中國著名攝影藝術家何崇岳構思了兩年之久的農村老人肖像作品。何崇岳是現今中國藝術攝影圈最被推崇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多年來, 何崇岳驅車踏遍全國各地, 深入鄉間。他本著人道主義的立場,用鏡頭捕捉群體人文記憶中非常重要,但卻容易轉瞬即逝的人與事。 何崇岳解釋道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政後, 農民的政治地位終於寫入憲法, 但事隔幾十年, 他們的權益並未得到切實的保障, 在共和國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屢遭侵害。... 閱讀全文 -
褪色印記
余進‧勒梅個人展覽 2015年1月20日 - 2月28日 藝術家Eugene Lemay (余進‧勒梅)在香港的首場個人展覽, 展出他最新創作的大型噴繪作品。其抽象、黑暗的風景畫作, 乃是源於他本人在家鄉服役時的黑夜飛行經驗。 Eugene Lemay (余進.勒梅) 的創作靈感源於他1982年在黎巴嫩戰爭當軍士時的經歷。他擅長用大型的布面噴彩畫描繪風景、天空、又或是士兵們未寄出的書信和文字。他的代表作使人深思戰爭、得失與人生的意義。 美國著名藝評家Ri... 閱讀全文
-
刀影
李洪波個人展覽 2014年11月19日 - 12月19日 「刀影」- 艺术家李洪波的个人展览,展出他最新系列的金属雕塑作品。 早在2007年,当李洪波还在中央美术学院创作他的成名作伸缩纸张雕塑时,他已在构思今次展出的金属雕塑系列。李洪波透过此系列发出他对现今社会的警告﹕人类最终会因为自身的贪婪和自私而过度开发资源,逐渐摧毁自己。 本系列的作品皆是观者一眼便能认出的中式菜刀﹐但这款刀已逐渐被淘汰。食与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人更以「所有会动的都能吃下肚... 閱讀全文 -
她們
馬丁·韋默爾個人展覽 2014年9月17日 - 10月11日 現居北京的德國藝術家馬丁·韋默爾在香港首次舉辦的個人展覽 – 她們﹐展出他最新創作的十多張油畫作品。他的油畫描寫人們的日常活動,捕捉他們不一樣的思想狀態和裝扮。他的作品有著西方藝術的純粹,線條明朗,用色簡單,筆觸豪邁自如,在大膽豐厚的油彩和粗曠的筆觸之中,結合了抽象和比喻意象。藝術家形容自己的作品風格為「後抽象繪畫... 在抽象、具象和概念這個三角形... 閱讀全文 -
各從其類
杜雨青個人展覽 2014年6月28日 - 7月26日 杜雨青此新一系列作品當中嘗試擺脫過於寫實、炫耀技法的風格。他認為追求太過指向性和技法對創作是一種矯揉造作的束縛。他把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不尋常的元素組合在一起,以觀察它們在同一時空內迸發的能量。一些大量而隨性的創作,給予了他理清思路,明確創作綫索的機會。 杜雨青1982年生於遼寧省海城市, 在2006年獲得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並在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現於北京生活和工作。 __strong... 閱讀全文 -
虛幻中的記憶
莫毅個人展覽 2014年5月14日 - 6月14日 莫毅在藝術圈裏是被評價極高的攝影藝術家﹐他好像每天都在“活”出藝術。年輕時的他非常火熱,早在八十年代他已經在天津做街頭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又曾在老家遊行時被推到最前面,結果被公安拉去坐了幾天牢﹔四十多歲時四十一日裡只喝水和吃了一個橘子,身體過了十幾年後至今也未完全復原。 中國藝術圈對莫毅的攝影作品有極高的評價,例如著名藝術批評家巫鴻曾邀請他參加好些重要的... 閱讀全文
-
盛姍姍個人展覽
盛姍姍個人展覽 2014年4月10日 - 5月6日 著名藝術家盛姍姍的個人展覽,展出她創作的油畫和玻璃雕塑及裝置。相信大家都能記得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香港站的大型玻璃裝置﹐這就是著名藝術家盛姍姍的代表作之一。盛姍姍以其巨幅油畫和大型威尼斯玻璃雕塑聞名,她在2009年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曾展出巨型項目<開放的長城>﹐其公共收藏亦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在國際四座最高建築物中的永久裝置作品。 受過中國古典書法和繪畫的訓練,也經過抽象表現主義理... 閱讀全文 -
攝影不再可信
賀興友個人展覽 2014年2月14日 - 3月9日 賀興友的個人攝影作品展,展出他在中國大陸各地所拍攝的<山水>系列。拍攝的主要對象是遍布中國大陸的各種工地: 大規模城市拆遷、大規模城市及外圍建設、 荒廢的半完成項目、廢棄的城市、挖山斷水等,在龐大的利益誘惑下,大自然的青山綠水隻剩下一片工地。著名中國策展人王林表示:“賀興友在《山水》系列中拍攝的主要對象是遍布中國大陸的各種工地。重要的不是將其拍攝下來記錄在案,而是如何拍攝以... 閱讀全文 -
亞洲市集
彼得‧斯坦豪爾個人展覽 2013年11月15日 - 12月15日 著名攝影師彼得‧斯坦豪爾(Peter Steinhauer)個展, 呈現他於亞洲不同國家拍攝的最新一系列作品。這些大型攝影作品將配合手機聲效程式的聲音片段,讓觀賞者自行下載到智能手機中,藉此獲得完整的亞洲市集體驗。 聲音、景象、人物的交雜……這才是亞洲市集的精粹。 過去一年裡,彼得‧斯坦豪爾遊走亞洲各大市集間攝獵下種種人聲鼎沸的場面。除了在照片上呈現出色的視覺效果,他還... 閱讀全文 -
黃孝個逵人展覽
黃孝個逵人展覽 2013年9月12日 - 10月15日 三度獲得香港當代藝術獎的本地藝術家黃孝逵的個人展覽。黃年輕時曾追隨中國大師黃胄研習傳統水墨,遂發展出自己獨特風格。他的作品深入全球社會現象並映照內心。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系主任、教授莫家良對黃孝逵的作品評價極高: “在目前的香港水墨畫壇,黃孝逵始終隱佔重要的一席位,其成就早無爭議… 黃孝逵的創作無疑可為水墨後進提供上佳的示範。” 黃孝逵出身自顯赫家庭,父親黃墨... 閱讀全文
-
油畫及雕塑
師進滇個人展覽 2013年5月20日 - 6月23日 “師進滇:油畫及雕塑”是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師進滇於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的第二個個展。期間將展出三個極具師進滇個人風格的雕塑 用極細的不銹鋼絲編制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物品。同時更首次披露近八年來創作的 20 幅油畫,靈感亦來源於高密度重複 性、苦思冥想的創作過程。 1953 年,師進滇出生於中國四川並求學於重慶知名學府四川美術學院。他的作... 閱讀全文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
葉甫納個人展覽 2013年3月6日 - 4月7日 葉甫納的個人展覽“葉甫納: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遷入荷李活道新畫廊後的首個展覽。這次展覽一共有這位年輕中國藝術家一個20多個視頻﹑裝置和攝影作品展出。 在作品當中﹐藝術家變了“歷史問題青年”(這是著名中國藝術家邱志杰的形容詞)﹐請了一眾親朋戚友﹐還有相熟的保安﹑清潔工人等等﹐重新飾演以... 閱讀全文 -
大三峽
陳家剛個人展覽 2012年11月9日 - 12月2日 A solo exhibition of latest works by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Chinese photographer Chen Jiagang. Chen, an artist as complex as his works, is a former architect and businessman. In this much anticipat... 閱讀全文 -
解構
2012年9月21日 - 10月28日 <解構>展覽將展出三位藝術家的雕塑及混合媒體裝置作品。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花了很長時間用雕刀﹑鑽孔機或赤手去創造這些擁有驚人視覺效果的作品,透過作品反映他們對社會﹑政治和個人自身的不同想法。 Jeremy Dean傑里米·迪恩(生於1977, 美國) 考古學中有一術語名為anastylosis,其定義是將破壞或腐朽的古蹟碎片考古重組,... 閱讀全文
-
演變 《繭》系列攝影作品
彼得‧斯坦豪爾個人展覽 2012年6月29日 - 7月31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即將為你呈獻 Peter Steinhauer 彼得‧斯坦豪爾的個人展覽﹐展出這位藝術家的最新 <Cocoons 繭 >系列攝影作品。 自1993 年以來,彼得 透過他的相片記錄了亞洲文化的不同元素﹐但跟他以往作品不同的 是,他的 這個<Cocoons 繭> 系列是以 彩色作品為主。 彼得於1994 年第一次訪港,當他... 閱讀全文 -
Super Pop (and Not) - Tony Oursler
Tony Oursler Solo Exhibition 2012年5月15日 - 6月24日 是次展覽挑選了這位國際享負盛名的錄像裝置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近作,展覽會於2012香港國際藝術展同時期開幕,亦將會是這位藝術家在香港的首次個人展覽。 著名多媒體及錄像藝術家Tony Oursler湯尼‧奧斯勒(美國﹐生於1957年)以結合獨特和創新的錄像、雕塑和表演而聞名。Oursler利用他的錄像和裝置藝術把自然和人造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作為1970年代首批錄像藝術家的其中一員,Oursler自當... 閱讀全文 -
表面價值
2012年2月9日 - 3月4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即將舉行 “Face Value 表面價值: Nina Fowler, 吳洙珍, Craig Wylie” 展覽。是次展覽首次匯集三位國際藝術家於香港,當中包括榮獲英國 BP 肖像獎冠軍的 Crag Wylie,英國藝術家 Nina Fowler 及韓國藝術家吳洙珍。 Craig Wylie 於 1973 年在津巴布韋出生... 閱讀全文 -
對號入座
陳文令個人展覽 2011年11月24日 - 2012年1月4日 陳文令是現今中國當代藝術圈灸手可熱的雕塑家﹐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參加重要的展覽﹐是次為陳文令在香港第一次的個人展覽﹐當中有數件是專門為這次展覽特別創作的新作品。 自2000年以來,陳文令創作了《紅色記憶》、《幸福生活》、《英勇奮鬥》、《中國風景》、《物神》等幾個關注了不同心態﹑探討身處不同環境的雕塑系列。陳文令雕塑作品的風格非常鮮明,充盈着一種內在的張力,反映了他自己擁抱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對自身所處... 閱讀全文
-
故事浮繪
2011年6月16日 - 7月31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隆重呈獻「故事浮繪」當代藝術展。是次展覽集合了六位中國藝術家,透過不同風格的攝影和錄像作品﹐探討我們每一天經歷的真像。 策展人方蕾前言節錄﹕ 也許這個展覽的題目是有點兒“八卦”的,就像藝術家劉錚描述他的創作感受時談到的“我感覺到了現實已經... 閱讀全文 -
版畫系
2011年4月14日 - 6月10日 “版畫系”,參展藝術包括著名中國藝術家方力鈞﹑徐冰﹑譚平和洪浩。 是次參展之藝術家﹐藝術成長的經歷都是從版畫出發,分別採取木刻,銅版,石版,絲網等製作手段,在多年的版畫創作實踐中已獲得了非凡的成就,並用大量的... 閱讀全文 -
封紅
2011年2月25日 - 4月12日 “封紅” - 六位女中國藝術家作品展。參展的女藝術家熟練地運用她們的畫筆與技術,創作出精緻及優雅的紙本作品。 “封紅” 是一個慶祝女性自身和創造力的展覽﹐這些女藝術家巧妙地使用當代手法於中國傳統媒體上﹐創作出的不論是宣紙﹑傳統水墨或水彩﹐都展示出當代的技術﹑主題以至意境。 “封紅不是女紅,不是閨中密友,它是和過去告別的不只是一味的花青石綠... 閱讀全文 -
POETRY IN MOTION
Georgia Russell Solo Exhibition 2010年11月10日 - 12月2日 是次展覽是英國藝術家Georgia Russell 在香港的首次個人展覽,將會展出19件出自這位藝術家的最新裝置藝術作品。 Georgia Russell的裝置藝術是她對平面物料進行雕琢與建構,並透過巧妙的剪裁和解構物料本身的元素,藝術家使本來平凡的物料變,並把自身感覺融入作品之中。是次展覽中的作品中,表面看似是以雕刻刀在破壞自己拍攝的照片,然而藝術家卻從中為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瓦解了相片本身的固... 閱讀全文
-
虛.實
師進滇個人展覽 2010年9月10日 - 10月31日 本展覽展出師進滇十多件雕塑、油畫及多媒體裝置作品。 師進滇的作品許多是基於既有實物的“ 解構” 與“ 重構” ,其中如作品“ 北京吉普BJ-212” 在社會政治、工業生產和文化生活領域具有特定時代文化符碼意義的工業產品,對這種具有強勢符碼意義的物的陌生化再造,成就了作品的意外之魅力。而師進滇的創作過程又是一種近乎中國禪修似的冷... 閱讀全文 -
Desire for Anima
Yigal Ozeri Solo Exhibition 2010年5月25日 - 6月27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將會在其畫廊舉辦Desire for Anima – Yigal Ozeri 個人展覽﹐展出定居美國的以色列藝術家Yigal Ozeri全新油畫作品。 Ozeri利用照片及錄像為基礎,以他細膩的筆跡為靜止的影像注入生命,畫筆下的少女都呈現著不可思意的真實感及迷人媚態。 此系列油畫都是少女們纏繞於草叢野地間的寫照。畫中少女都彷彿來自電影... 閱讀全文 -
碎
2010年4月15日 - 5月17日 來自北京的獨立策展人方蕾,再次為香港的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策劃另一次國際水平的藝術展覽。集合九位中國的藝術家的「碎」當代藝術展,探討我們身邊那些零零碎碎的記憶、理念、恐懼,碎得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忽略的碎片和片段。展示作品當中包括著名雕塑家劉建華的容器系列,此系列作品已被甄選展出於今年五月份的第十七屆悉尼雙年展﹔在藝術家名單上亦有北京女作家安妮寶貝,其文學作品屢次... 閱讀全文 -
聽到嗎?
2010年3月11日 - 4月11日 《聽到嗎?》八十後當代藝術家聯展邀請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日本、南韓、新加坡、菲律賓的十位新晉藝術家齊集香港,透過藝術創作反映他們對生活的不同見解,利用各種媒材如繪畫、觀念攝影、錄像及裝置,發表他們的當代藝術語言,坦率地分享情感,交流經驗,折射在全球化及城市化發展中,他們所遇到不同的社會及個人問題,用藝術闡述生命及生存的價值,期望觀眾聽到八十後的種種所思與所想。 Bob Dylan在上世紀六十年代... 閱讀全文
-
發達啦!
2009年11月16日 - 5月20日 近一百年以來,中國始終沉浸在「發達焦慮」之中,在一次次的被侵略之後,毛主席著名的「落後使人挨打」的論斷,把所有的失敗和痛苦都歸絡到社會發展的落後上。因此,我們要「趕美超英」——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不得不開始拳打腳踢,赤膊投入到商業戰鬥中去。《發達啦!》像是捶響戰鼓的鼓點,密集而急促地催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十年前,還被稱為「窮親戚」的中國人一霎時便在世界... 閱讀全文 -
Smog City
Chen Jiagang's solo exhibition 2009年9月19日 - 10月31日 During the 1960’s, faced with an unstable foreign policy as well as a high demand for resourc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rced to delocalise most of its heavy industry and arma... 閱讀全文 -
閃閃紅星
2009年4月3日 - 5月20日 今年4月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一歲生辰。經歷在翻天覆地的2008年裡,李安姿Angela毅然於香港中環開設一家經營中國當代藝術的畫廊。她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理念清晰,鍥而不捨地進行探索,為中國新一代優秀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尋找立足點,並為他們開闢了開放自由的展覽渠道。短短一年間畫廊綻放出令人眩目的光芒,舉辦了多個展覽,推介的藝術家如王軼瓊、陳家剛、廖一百、羅振鴻、徐海東...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