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軒在新界邊陲昔日的禁區成長,在大自然的綠蔭包圍下,遠離人間煙火。在山間獨處的少年,每天看著樹植的姿態,仔細地觀察盆栽的成長,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他藝術事業的發展,他的工作室慢慢從漏雨的天台,搬到火炭工廈,住所最近更搬到喧鬧的市區。面對居所變遷、外界世事的轉變,令他的情緒浮沉於變幻之間。作品的高光與黑暗的强烈落差,在油彩層層堆疊之間,與畫布形成濃厚的視覺質感。
高敏的性格令他對日常的事物很易共情,日常路過,眼尾餘光捕捉到事物一瞬即逝,但卻能長時間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反芻。繪畫於張子軒而言,就是保存當下稍瞬即逝的狀態。愈黑暗的地方,愈容易捕捉光芒。在微弱的余光裡輾轉,探尋著越過山巒又再升起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