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攝影藝術家何崇岳構思了兩年之久的農村老人肖像作品。何崇岳是現今中國藝術攝影圈最被推崇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多年來, 何崇岳驅車踏遍全國各地, 深入鄉間。他本著人道主義的立場,用鏡頭捕捉群體人文記憶中非常重要,但卻容易轉瞬即逝的人與事。
何崇岳解釋道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政後, 農民的政治地位終於寫入憲法, 但事隔幾十年, 他們的權益並未得到切實的保障, 在共和國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屢遭侵害。」隨著改革開放的經濟堀起, 直到大規模的全球化和生活方式城鎮化的今天, 留守農田的人的生活卻始終沒有甚麼大改變。他們正背負著沉重的過去, 漸漸老去。他們仿佛是被遺忘和排除在了這喧囂的變革與發展之外。這就是本系列名稱「戒外」的由來。
為了生計, 鄉下的年輕一代都放棄耕作, 湧到城市當農民工去。留守農村的人年老力衰了, 便逐漸由糧食供應源頭變成社會的負擔。他們用年輕時不計成果的付出, 換來政府的視而不見。政府推翻了1985年「計劃生育好, 政府來養老」的承諾, 宣揚「推遲退休好, 自己來養老」。何崇岳看著政府任由底層的農民自生自滅, 決意以攝影來彰顯他們的尊嚴。
在破陋的老家中, 有獨居老人悲涼地說:「現在也就是在等死了, 就怕哪天伸腿了還沒有人知道」。也許對農村的老人來說, 死亡還不及被遺忘可怕。透過「戒外」,何崇岳把他們的境況放到鎂光燈下讓社會重新審視。他說: 「人都有衰老的一天, 全社會都善待老人, 便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在鏡頭後, 老人蹣跚著, 隆而重之地穿上最好的衣服。在鏡頭前, 他們帶著尊嚴, 呈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正如藝術評論家海則說: 「時代精神理當站在人道的立場」。何崇岳把當局千方百計塞到黑暗中的「家醜」記錄下來, 將農村老人從「戒外」放入我們的視野。
何崇岳於1960年出生在中國北京, 1984年開始攝影及展出其作品。他早期專精于傳統攝影, 近年轉向當代紀實性攝影, 曾於中國、日本、西班牙和美國等舉辦個人展覽,其作品亦被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廣東美術館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