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from Home: Group Exhibition

2021年3月13日 - 4月24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欣然呈獻香港四位年輕藝術家的聯展《集宅習》,當中包括陳偉傑、張子軒、凌佩詩和雷恩兒。是次展覽的主題把焦點放在被形容為「宅」的一代人身上,以及他們以回應變幻莫測的外在世界所作的藝術實踐。所謂的「宅」,泛旨喜歡留在家中,寧獨處同時不好社交,天馬行空的一群。每位遠離人群卻貼近時代的藝術家,不單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種種日常用品、周遭環境和生活體驗的美學價值,更尋覓其可能性和邊界,從而通過建立新的視覺語言來展開無盡的對話。是次展覽聯同第四屆Central West Hong Kong x Salvatore Ferragamo 舉辦,將於2021年3月13日下午2點至晚上8點舉行預展,展期至2021年4月24日。

 

香港青年藝術家陳偉傑《畫面一刻》系列始於2018年,主要取材自經典電影中的映像,旨在再現對圖象的回憶,以及再現「觀看」和「描繪」本身的慾望與快感。觀看引發藝術家的聯想,讓其思緒在碎片式的回憶與圖像間縱橫躍動,當中總有種種經典畫面的身影。對於藝術家而言,這份聯想的動感,是觀看慾的一種起伏和延伸,其速度和廣度映射著今天觀看的方式。此系列的繪畫近作以人造皮革的物料特性改變繪畫的形態,使傳統需時堆疊的油畫,變為一兩天內連續不歇息的刻劃行為,以求在繪畫性隨時間越發主導題材前,保持觀看瞬間身影時,眼中及心中鮮活起伏的動感。陳氏以繪畫在「????間」與「沉澱」間的折中方案,探索此傳統媒介可如何回應當今的觀看慾。另外《如果梵高…》系列借改編世界著名藝術大師梵高這個被濫用的藝術家標本的故事,實驗經典藝術的另類傳播方式。通過梵高作品經典的用色配搭與筆觸重新演繹具趣味性的經典畫面,帶出藝術家的無窮創意和黑色幽默。以《阿金(1895)》爲例,陳氏借用了知名香港女星吳君如在電影《金鷄》的經典角色妓女阿金,虛構出她和梵高的愛情故事。藝術家透過畫筆將浪漫與創意混合,描繪專屬於觀衆的愛情藝術片。

 

年輕藝術家凌佩詩的美學,是對圖像的分解和重組的天馬行空。自2012年起,凌氏便創作了多個以實驗性水墨與拼貼爲主的系列作品。她將上千張被放大後的影像紙碎在沒有草圖的情況下重新鋪排和拼貼成爲新的作品,如將細胞及水的顯微鏡圖像混合衛星圖像在畫布上重組為全新的抽象生物與風景。在她結構與重組的過程中,不同的圖像碎片如化學元素般撞擊出激烈的火花。該種偶發性的美學現象又如生命演變的過程,透過藝術家的雙手在畫布上重建出另一個天地。

 

家居生活中的瑣碎是藝術家雷恩兒的靈感來源。她的作品「」是一段將近4小時的錄像,記錄著藝術家在桌子上數著一顆顆米的過程。作者解釋道,作品命名為「」,是因爲這是漢語中用作輕微停頓的特殊標點符號。它經常被用來將一系列相似的事物分開為個體。「」作為漢字「米」的第一個筆劃,它象徵着作品中把一粒米從群體中分離出來的行為,而雷氏的藝術作品不過是對該行爲的載體。她的另一作品《一臺吸塵機》,畫布上斑駁的痕跡更是藝術家對吸塵機畫作的點睛——藝術家開啓了吸塵機在畫布直接「親吻」油畫,利用吸塵機的吸力呈現出本體與載體間最直接的聯系。雷氏的作品具有實驗性和趣味性,是在對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存在先於本質」回應的同時亦重新賦予了家居用品藝術的價值和美學的意義。

 

藝術家張子軒在新界的郊野長大,他繽紛的畫作是對童年回憶的堆砌。在藝術家的童年,鄉野間不乏「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景,但這些景象隨著成長漸漸地只能淡化成爲回憶。畫作裏無數個畫面透過小童的側面和背面帶領著我們進入藝術家的内心世界,零落的片段是他對兒時無憂無慮生活的向往。他形容繪畫的過程對自己最親密的了解,藝術家每一幅畫作都仿如寫給自己的情書,將自己對回憶的魂牽夢縈透過淡淡的油彩一絲不掛地描繪在觀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