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未來: Group Exhibition

2021年7月2日 - 8月7日

過去一段日子,世界像暫時停頓,生活一度劃上休止符。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眾人彷彿仍凝結於徬徨的狀態,繼續囚困在「現在」這維度,既不能抹去歷史記憶,亦未能直接由過去穿越至未來,心靈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激盪。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特別於7月2日至8月7日舉辦由梁兆基策展的《過去的未來》(Future of the Past) 展覽,邀請七位本地藝術家,展出他們探討時間、歷史與記憶的創作。參展藝術家包括區凱琳、張浩強、梁洛熙、馬琼珠、黃澤雄、黃詩慧及黃影嫦,透過各具特色的藝術手法,從不同視點刻劃他們在某一個當下的所感所思。

 張浩強繪畫了虛幻的香港遺蹟,站在未來的視點回望將會發生的歷史,正在預視和回顧城市的銳變,尋求解脫。作品靈感來自班雅明《歷史哲學論綱》一文中有關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畫作《新天使》的描述︰「新天使站在當下,背向未來,面向過去層層堆積的歷史遺蹟,期待救贖的降臨。救贖就在當下,站在當下回顧過去歷史和傷痕的碎片,從過去種種醒悟過來,轉化過去的記憶碎片,以反射出閃閃靈光。」

黃詩慧的繪畫以廢墟為主題,視之為記憶和歷史的載體,從中發掘隱藏的記憶及被遺忘的事蹟。藝術家特意使用不穩定的媒材,透過重覆繪畫和沖洗的過程,表達記憶及歷史被不斷書寫和抹除。作品以充滿古舊壁畫的斑斕色彩,紀錄著消逝的城市角落。

梁洛熙則以數碼的形式塗抹影像,重塑記憶遺忘的過程。他把照片上載至Instagram然後再下載,每日重做一次,影像訊號在上下載過程中不斷耗損愈變模糊,色彩逐漸退去剩下黑白噪點。這系列攝影作品亦反映在大量訊息充斥的社交媒體中,事實與記憶很快被沖淡消亡。

報章上的新聞將會成為明日的歷史,黃澤雄幽默地把本地報紙的頭版換成名畫,替代了譁眾取寵的文字與照片,改寫了大眾媒體傳播的感情符號,讓觀眾重新思考及感受歷史的另一面。

馬琼珠的《百合花,凝望。》及《百合花,對話。》圖像來自森田芳光的電影《其後》。藝術家撮取了電影的一刻打印再在上面素描,有如改編靜止的時間,並在素描與打印影像之間,作出反思和實驗。

作品《不合時》來自區凱琳的《時間釋義》系列,是她以手藝來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感觸。畫中的文字出自音樂人Beth Gibbons 2002年專輯 Out of Season中的一曲 Funny Time of Year。作品呈現在「時間」無限慢流中,藝術家等待一個美麗結局的心情。

黃影嫦則用自己的手鑄成《觀自在》雕塑。手指圈成鏡筒狀,收窄了視角但又觀察到更多的細節與層次,眼界既自我限制也重新釋放,可能正是處於歷史轉折審視世態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