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 策展人:梁兆基

2025年8月14日 - 9月13日

對周遭世界的感觀往往觸動藝術家敏銳的心靈,創作出具啟發性的作品。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特別於8月14日至9月13日舉辦「靈•感」展覽,邀請本港三間院校八位應屆畢業的藝術系學生,展出他們以不同視角與觀眾作心靈交流的創作。參展藝術家包括翁綽翹、江穎斯、奚梓卓、郭熙曈、吳侃、潘家文、鄧芷蔚及黃嘉悅,透過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表達對世間情事的思考與感知。展覽將於2025 年 8 月 14 日 (星期四)下午6時至8時開幕,策展人與八位藝術家會親臨現場。展期將持續至2025 年 9 月 13 日。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的潘家文在疫情期間經歷抑鬱與健康問題困擾,於是開始在擠擁繁忙的城市中尋找能安慰人心的場景,作品以薄塗油彩描繪幾何化的風景,探索城市景觀中的孤獨與疏離。

 

同校的黃嘉悅則在現代化城市高樓密集之中,尋找新舊交融的趣味視角,透過高對比度的色彩描繪都市中的古建築,表達香港的歷史層次。

 

中文大學藝術系奚梓卓的《南方夏夢》系列就通過描繪香港常見的熱帶植物和景象,回溯南方夏天的記憶,並通過超現實手法和交錯的色彩營造「熱帶視覺」。

 

今年有幾位參展者同時以人物為主題。香港藝術學院的郭熙曈視身體為一個信號塔,繪畫時既接收他者的身體信息,亦同時將自身的意識呈現出來。她帶表現主義風格的人體畫以粗獷的筆觸及大膽的用色表達著強烈的心理映射。

 

同校吳侃的《纏》油畫系列就繪畫了格鬥比賽中糾纏的肢體,突顯親密的接觸同時充斥着暴力的對抗,這對立的感觀卻被朦朧柔和的畫面模糊起來,形成一種矛盾的協調。

 

浸會大學的翁綽翹認為自畫像不僅是對內心世界的探索,更是情感與思想的載體,她以溫柔的筆觸營造親密的氛圍,讓觀眾感受自畫像眼神中的細膩情緒。

 

中文大學江穎斯的創作緊跟她的生活體驗描述真實又耐人尋味的畫面反映對周遭現象的共鳴。藝術家常常不自覺地任意看着某物件放空對象的細微特質會開始放大而形體會逐漸朦朧、擴散甚至開始褪色。當慢慢忘記原有具象時餘下的便是遼闊的想像空間及有趣的陌生感作品《在忘記之後》就是凝視蘋果後的殘影。

 

香港藝術學院鄧芷蔚把陶瓷與工業拾得物轉化為可發聲的共鳴體挖掘日常材料中潛藏的聲音潛能透過機動陶瓷鐘鈴創造觸感、視覺和聽覺交織的多感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