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是相對的也是一致的,走出這空間亦同時進入了另一空間。正如畢業生踏出校園步入社會,同時出入了不同的江湖。創作也有出世及入世的取向,傳統文人畫就不少蘊含出世的意境,不過無論避世追尋烏托邦抑或入世感懷眾生,均源於藝術家對塵世的感知,只是方向有別。早兩年疫情期間本地藝術畢業生的作品就普遍較傾向沉鬱內省,今年則似乎多了一點關注社群的熱度。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畫廊特別於8月15日至9月7日舉辦《出/入》(inoutside) 展覽,邀請八位今屆畢業的年輕藝術家,展出他們探索眾生百態的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周芷晴、張正寧、周鎧瑢、鍾俊球、何永華、羅煒程、陶欣琼及楊雅斐,透過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從不同角度表達對事物的感懷。
香港藝術學院張正寧的陶瓷作品以廣彩調侃了畢業生面對的社會困境。
中文大學藝術系何永華的油畫《肉檔》則把主宰的人與被宰的肉糾纏一起,反映當下人的生存狀態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周芷晴的馬頭人身油畫系列,亦企圖透過半人半獸的互動情境反思社會的人際關係
同屬浸大的鍾俊球則在可愛的陶瓷猫繪上黑幫紋身,顛覆大眾的既有觀念。
展覽亦有不少作品借景寫情,表達脫離凡塵的意念。
中大羅煒程繪畫了沒有人的人類生活痕跡,在緊張的生活環境中構建「逃離空間」。
浸會陶欣琼的六併大畫《避難所》通過在建築物內觀天的視角,表達對天空既喜愛又恐懼的矛盾心態。
浸會楊雅斐的岩彩畫系列《生活漫漫》則繪畫了各式生活尋常物,營造自我的日常浪漫。
香港藝術學院周鎧瑢的油畫Wonderland描繪她兩只猫在淨土中休悠生活,正反映對出世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