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 TRENDS | 吴笛笛:最高的"非常"之道,恰恰寓于最"寻常"之物。
June 23, 2025传统人文意境中的竹子、大自然中的竹子、您笔下的竹子,这三者各有什么独特的筋骨?又有什么相通的灵韵吗? 吴笛笛: 传统的竹子是呈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它承载着中国文人对最高人格的集体精神想象,构建了中国文人的精神编码,是其精神的活态基因库。 大自然里的竹子喜欢南方温润潮湿多雨的气候,有着大家熟悉的身姿,不枝不蔓,虚空其里,节节分明向上,也有着人们看不见的庞大根系支撑着它的笔直纵向伸向天空。其竹笋还有着惊人的迅猛速度,长成后可刚可柔,强度重量比极高且韧性优秀,还是亚洲最早的建材。而在民间,特别是南方,竹作为“器”广泛运用,早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画的竹子首先去掉了其枝叶只留下主干,让其弯曲翻转形成各种大自然里没有的形态,以极精微的描绘技法结合表意性的抽象形式共同传达。它对应的是当下人现实的处境,通过个人建构的视觉隐喻,形成既熟悉又陌生、既合理又荒缪的,非理性的社会景观。Read more -
ZOLima | Nature Paintings Redefined by Wu Didi
April 26, 2025Wu Didi’s solo exhibition brings a thought-provoking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paintings and human existence, combining Western abstraction with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Description...Read more -
网易号 |吴笛笛 逆行
March 25, 2025“逆行”一词用在吴笛笛身上,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森山大道曾写道:“女人如迷,男人如迷,恋爱如迷,生命亦如迷。”世界由巨大的谜团构成,个体身上的谜团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之一。3月20日在香港李安姿当代空间开幕的个展“非常寻常”,呈现吴笛笛2025年的一系列新作,艺术家意图邀请观众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每次展览都是一次审视,这些目光既是来自公众,也来自艺术家不断重构和延展的自我意识。 由设计而来的加减法 在吴笛笛的近作中,物象的复杂度增加了,色彩的复杂性则减少了,正是在这样的一加一减中,艺术家的思考进入新的纯度。在她的个体实践中,四年设计学科的系统学习往往被忽略掉,而这恰是她作品中独特质感与气息的来源。Read more -
Bazaar Art | 吴笛笛:我们要承认生命的活力、矛盾、痛苦和敌意
January 24, 2025吴笛笛穿过院子出来开门,轻盈、热切、明亮。她的院子里有竹子、山石、各种植物和很高的树,从客厅望出去,院中风景一览无余,鸟在树梢啾鸣盘旋,人可以在建筑中游走。 以单纯简练的几何图形为载体,吴笛笛把竹子抽离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语境,提炼出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竹子:八角、梅花等不同几何造型的竹子,折弯、扭曲的竹子,以10米尺幅横挂在展墙上的接近于真实尺寸的竹子……通过去除枝叶只保留竹干的方式,她弱化了竹子的植物性,创作出传统视觉经验之外的、具有当代精神的视觉图像。 吴笛笛艺术生涯始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求学经历让她受益于两个体系的训练:在设计系,导师谭平教给她什么是艺术的方法论;在油画系第四画室,导师袁运生则激发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化的研究兴趣。 在早期的《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系列中,吴笛笛深受石窟壁画、汉画像砖、剪纸、木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她以典型的中国画条幅和屏风格局构图,构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连接远古的视觉文化与今天的造型世界。在之后的《没有杂草》《竹》《鸟》《青苔石》《断木》《藤》等系列中,吴笛笛不断做减法,将目光聚焦个体生命和细微之物,采用极其精微的画法,用小笔触画大尺幅,以传统题材表现当代处境,将个人体验诉诸自然之物。 竹、鸟、藤、青苔石,被她在画布上一一拆解提炼,转换为一种既精炼、又微观,既是过去、也是当下的视觉经验和精神图像。Read more